您的位置: 校友总会 校友记忆

南师记忆系列(三)一个永远也送不到的答语

《南师记忆》刊首词


千里嘉陵,奔来龙门;鲤鱼成群,化龙飞升。神奇的土地,演绎着一幕幕神话故事!

九秩南师,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于斯为盛。神圣的殿堂,创造了一个个教育奇迹!

九十载悠久历史,书写有您!九十载辉煌业绩,奉献有您!

别梦依稀,君犹记,恩师殷切话语。时光流逝,流不去,南师美好记忆。回首往事,倍珍惜,昔日点点滴滴。

九十华诞,共襄盛举。万千师生,梦萦南师。倾诉情思,生花妙笔欲启。特设此刊,诉说南师故事


作者:雷小亚,四川营山人,我校2002级普师班校友,政工师。在中铁二十三局、川煤集团、川投集团等央企、省市属国企系统工作10余年。被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评为“爱心书画家”,被中国煤矿文联表彰为“全国煤矿文化艺术工作先进个人”,被四川省国资委聘为通讯员。

2012年3月2日晚上9点,南充师范学校原美术退休教师及我的恩师何影陶先生,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因病医治无效溘然长逝,享年90岁。噩耗传来,令我涕泪纵横,万分悲痛。

回忆近两年中,我未忘恩师的指点,依然主攻写意牡丹;一直谨遵师训,旁及其他画种的学习,尤其是未忘老师强调要掌握“四君子”中梅花的画法,从而促使笔下牡丹等能达到融会贯通、变化无穷、收放自如的水准。他说画梅贵在立干,枝干要有浓有淡、有粗有细、有枯有湿、有虚有实、有刚有柔……刚枝则要有扛鼎之势,柔线如涓涓流水而不失气韵,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梅花傲寒挺立、独先天下春的君子风格。因为我有一定的文学和书法底子,幸得恩师传授心法,循循善诱,加之学画也有些时日,所以对其技法把握比较快,作品也有些亮色,唯有难以突破枝干穿插及构图这个难关。为此我与影陶恩师多次通话,请求赐教。通过努力,颇有新悟。虽偶得一枝中意梅花,但再复作,则反不如初,似觉未成竹在胸,不能得心应手。今年正月初四我带着这个问题又去拜访何老师。新春余寒未了,李学庄老师与我促膝谈心之后,问难的时间确实不足,所以不便再请何老师试笔赐教。但在饭桌上,他没放过机会启发我,又仔细地讲解了画梅技法和如何把握国画的精髓。此番真情,令我刻骨铭心。

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半个月前的一天在单位征订的报刊中夹着何老师的来信和画稿,信中再次详谈画梅技法和画论。画稿和信是他元宵节前完成的。我收到信后被感动,多次分不同时段给他打电话,欲告知我收到信后的心情和对画梅的更进一步理解,但电话那头一直没人接听。我知道恩师在几年前一次挂画时将腿部摔伤,通过精心治疗仍留后患,行动不便,事后深居简出、潜心作画。不放心,3月2日晚8点我又打电话,还是没人接听,我就预感恩师可能病了。老是猜测才立马给住在他楼上的李学庄老师打电话,李老师告诉我何老师已住院半个多月了。我很担心,因为他年事已高,身体单薄,行走不便,加之又在冬春交季之时发病,实难脱离苦海。听见此情,我就立即给在南充市中心上班的杨黎师妹去电,希望她亲自去医院了解实情,及时相告。她没有何老亲人的手机号码,哪能及时知情?只好作罢。

不料,第二天早上传来噩耗。

当得知何老师心脏停止跳动的消息后,我惊慌失措,不敢相信这就是事实。3日下午,我赶完了几项工作,带着疑问、伤痛、不安、一颗沉重千斤的心风尘仆仆地赶往南充。

在车上,我与校方负责主持告别仪式的老师及李学庄老师取得联系,得知何老师遗体告别仪式将于4日早上9点在南充市嘉陵区殡仪馆举行。随后,我又通知几位师兄、妹,叫他们在我赶到南充的沿途候着,随时与我一同去见恩师最后一面。我们都很伤心,但谁都没有回天之术叫醒酣睡的老师,我顿时感到此别竟成永别,再也得不到何老师亲切的呵护,自已似断了线的风筝,断了乳汁的小孩,我们将永远失去一位好老师。他留给我们示范的那每一张画稿都成为珍宝,那每一个栩栩如生的画面也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里。心痛随着车不断前进而加剧,我在车上有感而速记了几句诗:

春风雨露浇愚心,

弟子画技初定型。

深恩未报师仙逝,

忽闻噩耗涕泗零。

德隆望尊,

情洒画林。

魂兮归来,

重聆传经。

此时,我的眼泪里又出现了何老师的身影,是那么慈祥、温和、高大……以希望我进步的眼神,微笑走来,他何尝作古?

十年前,父亲希望我毕业后到农村当一名小学老师,有固定工作、收入,养家糊口足矣,因此我有缘到南充师范学校去读书。进校三个月后才知道中专师范生将来就业压力极大,就业形势也极为复杂。为了增强毕业后的竞争实力,我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技能,我想只要学得更多的专长,前途定会美好的。那时吴祥昭老师教我们班的书法课,当他讲到学好书法的好处,我便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周末也到吴老师家中去学书法。吴老师不断鼓励我们练笔,支持我们在校内组建书法协会,还支持我们开展书法比赛,这一连串的活动下来,我对书法的兴趣倍增,也逐渐加入校内各种学书法活动,干什么、学什么都信心十足,这种自信是吴祥昭老师赋予我的,也是从未有过的劲头。一天晚饭后,我在校园散步,听一位老者说南充师范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特别介绍可称社会活动家的李学庄老师、美术精湛的何影陶老师、书法超群的吴祥昭老师……他们皆学富五车,曾著书立说,是名噪一方的大贤,其门下弟子出类拔萃在政界、教坛、艺林、商海等大有人在。听老人一席话,我茅塞顿开,事后就逐一打听这三位退休老师的详情,希望拜在他们门下学艺。机缘不负有心人。在一个霞光普照,彩云满天的下午,我在校园环形跑道上见到一位手持拐杖的老人,白发平齐耳根,狭长的脸上始终保持笑意,神情高雅,背影就像墨梅枝干那般刚健有力,仙风道骨。我快步上前跟在他身后,他转身一见,问我是哪个班的?学什么专业?是哪里人?我说我是营山人,他立即说出营山有那些人喜欢画画,有那些人酷爱文学,此时我便问老师贵姓?他说姓何。我知道他就是我要寻找的那位美术老师——何影陶。有幸邂逅,真乃天赐奇缘。

经过几次叙谈,终于找到何老师的住处,原来他住在二楼,就近有个亭子,我就常去那亭子里踮起脚透过窗户,“偷窥”何老师是不是在画画,只要在画,我就会多待一会儿。去的次数多了,就引起他的注意。这个学生难道是个画谜?后来我们开设了美术课,美术老师一开始就教我们画梅花,我努力画了一些稿子,有一天便选了两张请何老师指点。一进门,只见他全神贯注地在绘牡丹,我站在一旁静静地观看着,不敢惊扰,待他画完我才说明了去意。他一边打开我的画一边说:“能画点国画是好事,要坚持。”接着又说:“可以嘛!落笔大方,不迟疑,有节奏……”然后又在画面上添了一些枝条和花朵,一枝梅花就“活”了,暗自庆幸。最后他叫我随便看一下墙壁上的画作,挂有松鹰图、迎春图、花开富贵、峡江烟云、松壑飞瀑等画,美不可言,我流连忘返,幻想着自己也能画出这样漂亮的画,也真想求得一幅观摹。就从那天至何老离世前,我和他一直保持着联系,可他是从不求任何回报地教我画画。去他家的次数多了,他的夫人伍怀碧老师也慢慢地接受了我。伍老师擅长书法,常在何老师画作上题字,书画同源,两人志同道合,相得益彰。何老师见我的画稿一张比一张有进步,十分高兴,每去一次除了耐心指点,还逐渐加深讲解画技画论。

为使我在大学校园里顺利举办个人书画展,他一次又一次地给我修改画稿,并邮寄给我。为了让我在大学毕业后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又刻意为我写推荐信。参加工作后,他总是教导我要以工作为主,工作之余还得坚持画画。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总是无微不至关怀、鼓励我。这期间再去拜望他,他总是滔滔不绝地给我传授绘画知识和做人道理,主张一个人要德才兼备。他说:“我才学画那时社会动荡,学画的条件差、途径也少,你现在是在和谐社会里学画,又可以通过网络、诸多画册学画,观画展,访名师,所以比我那时学画条件好,你底子也打得牢,我像你这个年龄是没有机会像你这样能静下来画的,也没有你现在画得多,感到遗憾,你一定要从中吸取教训。也不要为画画而画画,画稿是宣泄情感、言志的媒介,其意境要借书法在唐诗宋词中去找共性,情景交融,立意高远,可谓上乘……”每次都有种倾囊相赠的感觉。有一次的来信中他这样写道:“历史上没有人崇拜富豪,只有像李白、齐白石、郑成功、李冰、袁隆平、居里夫人等为人类做贡献的人才会被万世景仰。”有一次我谈到我也收了几个国画学生,他激动地说:“好事!传统文化就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去传承,教画最主要是培养兴趣,学生有点上进就要抓住机会,多鼓励、引导,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也许你会问,何老师有怎样的绘画旅程?

闲暇听何老师介绍,他六岁入私塾诵读四书五经,学习传统文化,故平生能诗能文,早年就喜好绘画。1939年入四川省立南充中学时,得尚莫宗、张晴风、李君伟等名师指点,受益很深。抗战期间,国内名画家丰子凯、张聿光、潘结兹、高冠华等纷纷来川献艺,令他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后又入重庆西南美专深造,师承国画大师张振铎先生,专攻花鸟,并得同窗李文信等名家大力帮助,画艺猛进。他一面献身美术教育工作,一面钻研传统绘画,究习绘画理法,致力国画创作,“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力求作品形神兼备、雅俗共赏。经过几十年的辛勤耕耘,不懈探索,自成风格,更赋予国画以新的生命,意出像外,隽永典雅,意蕴幽深,艳而沉着,既统一而又有变化,笔简而意深。多次参加省市各级画展并获奖,如《傲寒挺秀》载于1980年10月《四川日报》;《红梅双喜》在1997年3月被《教育导报》选作刊头画;1989年5月,有作品参加市县内举办巡回画展;1991年9月,其作品参加五省七地区艺术大展,其画稿被成都广播电视局和雄风堂收藏,还有作品多载于报刊及各大型画册,并荣获中国当代书法美术名人研究会《研究员》证书。2006年出版了《何影陶花鸟画集》,四川美院著名山水画家李文信为封面题签,省书画院花鸟画家莫孟初先生为之写序,后又将此画册赠予西华师大美术学院及社会各界朋友。2009年又出版了《尚志翰墨》。他还写有大量诗词,载于《南充日报》、《果州诗词》、《晨钟》等刊物。他认为传统是自己的根,革新是传统的发展,愈是民族的,便愈是世界的,故皓首穷年,安贫乐道,自命画室为“尚志书屋”,亦体现对儒家思想品德的追慕。晚年的他包含激情致力于花鸟画的创作,不羡名利。当找到莫孟初先生为《何影陶花鸟画集》写序时,莫老称出画册得有个头衔,何老这才勉强答应孟初先生,并托他转一幅牡丹给省美协,经批准,这才成为四川省美协会员。

我就因能画画,也收获不少美誉。就拿我所供职的大型国营煤矿来说吧,本来我负责的是宣传工作,然而川煤集团内部一刊物主编得知我有画画、写字的特长后,就特约我画几张画稿。其实我更关注我的文稿上没上刊,殊不知大多数人是通过笔下牡丹认识我的。从那以后,川煤集团广旺公司主要领导点名表扬我,川煤集团攀煤集团、达竹集团、广能集团等兄弟单位的很多同志通过网络认识我,并向我索取画稿,真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家、作家、艺术家、雷大师……大家对我的戏称,难道其背后就没有何老师的成绩么?可以说这全归影陶老师精心教育的结果,是老师对我的厚赐。没有他的呕心沥血,焉有“山里娃”的小成就。

4日早上9点我与师兄们准时赶到南充嘉陵区殡仪馆。南师校党政工团负责人、李学庄老师、吴祥昭老师、何老师有为弟子、我们三个关门弟子以及何老师生前文友等代表参加了告别仪式。当见到伍老师时,她就对我们三个关门弟子反复说几次:“我考虑你们才参加工作不久,工作量大,不便请假,所以一直没有通知你们,你们怎么晓得的?”仪式上,我拿出何老师写给我的最后一封信,面对恩师遗体说,何老师,我早已收到你的书信和画稿了!你一路走好!顿时,伍老师哭着对我说:“何老师躺在病床上都在叫我回家,怕小亚来电话没有人接!”听到这句话,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一把搂住伍老师说,何老师永远活在我心中,我发誓不管以后再苦再难也要传承他的画技,学习他的风范,要将他的艺德传承让其源远流长。在何老师的遗体旁,我还特意与伍老师留影,意在与她共同分担这不幸的事实。

一个与他素未谋面的“山里娃”何德何能受此馈赠?今天我明白了一二,些许是我的诚实、谦虚、坚强、求学欲望,感动了他吧!

都怕梦见死去的人,还有人说梦见死去的人不吉利,但我却不以为然,多么希望在梦里见到何老师,再请他教我画松鹰图、山水画。这是奢望,但我知道,在我以后的艺术道路上、灵魂里会一直流淌着影陶恩师的心血,关于这点我要以顽强的意志履艰蹈险继承他的衣钵,不辜负他平生对我的希望!

何老师在最后一封信中鞭策我:“近年你结识了许多人,长进很大,很全面。但也要虚心勤奋、稳步上升,自有曙光大来之日。”真可谓“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说已收到他的来信这个信息,何老在九天知道了吗?朋友们都安慰我说,何老师一定知道,好比你感觉到他生病一样,一犀灵感,心心相印。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永远不能将这个答语送给一个活生生的何老师了,这个永远也送不到的答语将一直引领和激励我不断地前进……画不惊世我不休。

恩师安息吧!弟子对你的承诺决不徒托空言。我坚信以师为动力,定会收获有志竟成的果实!

飞捷告慰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