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水20世纪60年代之前,拿起一本书,发现有错别字就当怪事,今天,发现有一本书没有错别字,也算是怪事;每天,翻开报纸,错字病句,要找就有;最近看青年歌手比赛,连最流行的诗词都读不断句;收到本科乃至研究生送来的毕业茶话会的请帖,希望能找到一份没有错误的,很难。这些足以说明,语文水平问题不单是中小学生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全社会影响到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又反过来影响到全社会,恶性循环。
语文程度的普遍下降,最根本的原因是读书少。不多读,听、说、写都难以真正提高。老百姓把上学叫做"读书"。可见,上学主要是读书。不读书,上学干吗?现在的学生也读,但主要是读课本以及大量的参考资料、作文指导、笔记和练习。考完试,就成废纸一堆。不读书,不读好书,不读经典原著,哪来真正的知识?哪能受到应有的文化熏陶?
旧时的私塾,低年级读《三字经》《千字文》《神童诗》《幼学故事琼林》《四书》,高年级读《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尺牍》之类,五六年结业之后,就俨然一个文化人了。在乡间操笔解读,应付自如。五六十年代中学生语文作业不多,课外书却读了不少:《西游记》《水浒传》《三国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普通一兵》《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许多人都读过,有些还是全班共同通读、集体讨论的。那时的写作,除了两三周一篇作文外,还要写周记,自觉地写日记。如此而已。我不认为要完全"复旧",因为今天的文化环境已经大变,学生所学的东西很多,几十年语文教学不少成功的经验还得珍重。但当前的弊病必须革除,练习必须减少,必须大大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希望我们的语
为什么大家读书那样少?应试。中小学生忙着应试,没完没了地练习,哪有时间读书?大学生呢?平时记笔记或者复印别人的笔记,考前背笔记,毕业摔笔记。大学教师何尝不是应试?为了赶出几篇论文送给职称评审委员会,急功近利,原著没有认真读,组装的产品就出来了。所以,从小到老,读书教书的都在应试。
人望高处,所谓"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难怪学生、家长、老师、校长难以减负。扩招可以缓解,但还有名校之争,热门之争,重点之争。要进步就要竞争,要竞争就要选拔,要选拔就要考试(考核)。科举制毕竟比世袭制、察举制公平、公开和客观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考试(考核)制度与内容以及评估制度与标准。怎样的考试和评估才是好的呢?能引导应考者多读书就是好的。能使多读书、会读书的人考上,使光做练习、光生产组装产品的就考不上的话,考试与评估就成功了。如何才能达到这一效果?敬请在位者谋之。平的关键在于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