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的方法、方向、策略

无论是科学进步、技术突破、新的政治和经济结构、解决环境问题,还是适应21世纪生活的道德新代码,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需要创新。而改革的重担落在今天的学生一代身上。因此,教育应着眼于促进创新,将好奇心、批判性思维、深刻思考、质疑的规则和工具、创新头脑风暴等植入课程的中心。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教育改革的起始点。唯有善于创新、敢于创新,才能为教育发展带来一片新天地。推动教育改革,教学创新,从何做起?下面一起听听行业专家们对此有着怎样的看法与见解。

一、教学创新的3大要素、9大策略和27种可能

对于教学创新,我们必须非常清醒地意识到,创新一定要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如果没有对有效教学更好的认知,没有对学生有更好的认知,没有对于未来有更清晰的认知,没有对学生的发展有更好的认知,恐怕教学创新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盲目创新,没有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创新,为了创新而创新,不仅仅对于革新教育并无裨益,可能还会出现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所以需要升级我们的认知,只有认知改变了,认知升级了,教学才能真正改变和革新。教学创新如果不尊重学生发展的规律、不尊重认知发生的过程、不考量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提升学习体验,最终也是难有作为。

下面从教学的要素谈起,希望能为大家的教学创新提供借鉴。

1、教学的三大要素

教学中的要素有很多的分类方式,不同的分类方式下要素的数量是不一样的,从最容易理解的角度,可以把教学的要素分为以下三类:

要素之一:内容

要素之二:目标

要素之三:学生

教学的三大要素

学生:指的是课堂中的学生,不同的学生差异比较大。

目标:指的是教师制订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师决策的,学习目标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

内容:这个特别需要注意,因为即便是同样的课程,内容也是有很大的差异,比如《ERP沙盘》,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MBA、EDP都在上,盘面都一样,但承载的内容和目标却完全不同。再比如《中医护理学》,对于不同的专业,其内容和目标就不一样,有的专业只是作为公选课、学时短、要求低,有的则作为必修课、学时长、要求高。

2、创新视角下的九大策略

关于教学三个要素,如果从创新视角来说,内容可以从整合性、具象化、高阶性三个方向创新;目标可以从确定目标、导向目标、评估目标三个方向创新;学生可以从个人、社会、自我系统三个方向创新。

教学设计中的三大构成要素

内容:整合性,越是整合的越是未来的。

内容:具象化,越是刺激程度高的越是容易理解的。

内容:高阶性,越是解决问题的越是有意义的。

目标:确定目标,越是多维的越是全面的。

目标:导向目标,越是精细化的越是有效能的。

目标:评估目标,越是针对目标的越是有用的。

学生:个人,越是关联学生的越是负荷小的。

学生:社会,越是社会化的越是促进理解的。

学生:自我系统,越是觉着自己行的越来越行。

内容1:整合性

例如STEAM教育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

例如整合医学,就是针对医学分科过细导致没有全局观做的。

例如把汽车4S店的情境整合到实训教室中。

内容2:具象化

例如使用AR、VR技术、动作捕捉让看不见的看得见。

例如使用虚拟仿真、模拟软件、模型等等让学生观察细节。

例如把英语沟通交流情境的真实案例展示出来。

内容3:高阶性

例如让学生构建建筑读图的流程和注意点。

例如让学生思辨针对病例的诊断过程。

例如让学生优化社会调研过程。

目标1:确定目标

例如在物理课程中设计人际沟通交往目标。

例如在制图课程中加入工匠精神的目标。

例如在电视节目主持中涉及多个难度递增的目标。

目标2:导向目标

例如教师自己设计教学事件的套路。

例如教师设计学生活动手册。

例如教师罗列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

目标3:评估目标

例如教师使用综合性作业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

例如教师在课前和课后进行测验对比。

例如教师及时反馈学生既能中的错误。

学生1:个人

例如教师从学生熟悉的姚贝娜这位明星讲起。

例如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操练并且反馈。

例如教师分阶段回答学生的困惑和疑问。

学生2:社会

例如教师有意识地营造班级合作的氛围。

例如教师布置小组作业并且引导其完成任务。

例如教师通过学习搭档加强学生的责任。

学生3:自我系统

例如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制定目标。

例如教师让学生反思自己怎么学习更快。

例如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在过程中的收获和自信。

3、可能的创新策略

▍要素之一:内容

内容维度的创新非常难,但价值是最高的,内容创新最要紧的是改变知识的表征方式和知识的组织方式。

知识的表征方式是指知识的物理形态,比如实物经验刺激程度最高,概念刺激程度最低。如果学生缺乏实物的经验,那就得补充。

改变知识的表征方式很重要,知识的组织方式是指知识之间的联结,孤立的还是关联的。孤立的知识和概念肯定是低效的,关联的知识要基于问题的解决,用问题解决来串联孤立的概念。

1)整合性

跨学科

从未来社会需求的角度以及为人才能力培养的角度,跨学科创新是很有必要的,这改变了知识的组织方式,让知识从孤立走向整合。跨学科如何去做?核心在于围绕核心主题进行,要拿来主义而不是拼凑主义,比如《英语演讲》,可以整合包括礼仪、服装、发声等学科,不是说看多个学科,而是为了这个核心主题。

多主题

从融会贯通角度,即便是一个学科的,也需要不断前后调用、重组重构、关联生成。多主题要围绕核心问题进行。何为核心问题?一般就是驱动性问题,比如《内科学》,一位高血压病人如何开药?那就综合判断,不仅仅血压的信息,还得有其他的。

真实性

真实性,即多线索,情景性。真实性带来情感,真实性就是社会意义。真实性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不容易,关键是如何把真实案例变成教学案例,抽取真实案例的关键部分很重要,例如《园林廊架》,就把给学校设计的廊架进行教学化。(2)具象化

可视化

可视化核心要义就是把概念和图像结合,比如新道《ARE平台》就是做的企业可视化,北京东方仿真做的是化学的可视化。

情景化

情景化核心要义就是把故事和概念结合,比如《学前儿童》把故事融入课程。

做模型

做模型的核心要义就是发挥实物促进理解概念的作用。(3)高阶性高阶性,就是动用思维。一般思维就是复盘;思辨性就是修正;创新性思路就是其他可能的思路。

▍要素之二:目标

1)确定目标

层级性

目标可以设计1个或者3个甚至更多,这与学生的水平有关系。

多维性

认知目标,社会交往目标,情感目标都可以有,可以从很多的维度。

难度水平

读懂施工图,画出施工图,难度决然不同。(2)导向目标

教学策略

教师怎么讲解?如何演示、示范?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教学法,不同的教学时间段有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策略,千变万化。如果说有什么不变的,那就是教学策略实际上就是概念(一般概念)和案例(细节刻画)两类。

学习策略

学生怎么学?自己学还是同伴学?是回忆关键词,还是分类、区分异同、匹配,或者是联想、补充完整?……这些都是学的设计,学生大脑如何运作不知道,只能通过外化的方式促进其表达。

脚手架

脚手架,即引导,一个个的台阶,促进学生从不会到会。

评估目标

何种方式评估?何时评估?评估的结果如何用?这些也都可以创新。

要素之三:学生

1)个人

兴趣动机

兴趣和动机来自于外部。外部就是学习内容的社会化意义,即学习的东西能帮助别人,能让别人幸福或者减轻别人的痛苦。兴趣和动机也来自于内部。内部就是学生过程中得到快乐,快乐来自于自己觉着自己可以。

学习体验

源于反馈,即学生行动了、操作了、练习了,得到了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有人告诉他。

获得支持

是指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障碍有人帮助,有人交流。(2)社会社会化学习有极大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机,增强学习的反馈,从同伴身上学生可以学到更多。此外,社会交往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3)自我

激活自我,就是身份认同和自我实现。学生把自己当成学渣和学生自认为是学霸,区别非常大。自我系统的核心要义是成功带来成功。

4、教学创新中的“需要”与“不需要”

教学创新:不需要面面俱到、需要针对问题

教学创新:不需要追求新颖、需要改进效果

教学创新:不需要拘于过往、需要面向未来

教学创新:不需要限于学科、需要拿来主义

教学创新:不需要一步到位、需要往复迭代

教学创新:不需要大而无当、需要小处着眼

教学创新:不需要否定过去、需要全面审视

二、面向未来的10个教学创新方向文

1、关于能力和素养的操作化定义

一个教学创新的价值大不大,首先要看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则很难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实质性支持。好的教学创新,要瞄准高阶的学习目标,例如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字素养以及跨文化沟通合作能力等。

一线老师把高阶目标作为自己课程的目标,因为这有不小的难度。

难点之一,是现在国家倡导至少几十种高阶的能力和素养,而一门课程可能只能较好地支撑一两个高阶目标,那到底应该选什么能力和素养作为一门课程的目标呢?好的教学创新,应该有充分的论证。

难点之二,是对于能力和素养的操作化分解。很多老师的课程中设定了能力和素养目标,但是不知道如何设计能使学生这些方面能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有变化的活动,也不知道如何设计相应的考核。很多老师觉得高阶目标太宏大,不具体,因此老师自己也抓不住其核心。

很多能力和素养目标本身很抽象,如果一门课程的目标仅仅停留在抽象层面上,这些目标是很难在课程中落地的。

因此高阶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也是课程在设计目标时很重要的一步。例如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门课的目标,则可以分解为提出和识别问题的能力、根据问题搜索和整合相关知识的能力、与别人合作开发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评估问题解决方案的好坏优劣的能力等等。如果细化为这些具体的能力环节,则可以相对容易地设计学习活动和考核形式。

2、提升能力和素养的学习活动设计与操作

老师在一门课程中设计了高阶目标,这些目标并不能自动达成,而是通过学生参与特定的学习活动后形成的。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学习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高阶能力?

例如,学生参与什么样的学习活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有效提升?听老师在课堂讲课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等能力和素养,要靠什么活动来支撑?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创新探索方向。

3、对能力和素养的测评

设定好了高阶目标,接下来就要在一门课的考核和学业测评环节,衡量这些高阶目标的达成度。

成果导向的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的核心观点是:设置了什么目标,就要在考核中考核什么目标。但这个理念在当前实施起来很难,因为OBE是在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老师们相对比较在行的是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所以在以知识导向的教育中,OBE体系不难实施。但是在能力导向的教育中,很多能力和素养我们也不知道有什么好办法去相对准确地衡量。

例如,我们把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门课的目标,那么老师如何才能衡量学生通过几个月的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改进水平呢?目前还没有很成熟的办法。

当然,难衡量的高阶目标很多,例如自主学习能力、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精神。这也给当下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谁能开发出一套衡量高阶目标的办法,一定是很有价值的教学创新。

4、实践导向的学习流程

学习流程作为相互关联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的组合,体现着学习活动设计的理念和能够支撑的基本学习目标。

过去几十年的教育体系最重要的目标是知识传授,主要的学习活动就是被动听讲,这几年又重视研讨和小组合作等活动。目前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比较典型的流程就是课堂听讲、研讨学习、小组合作以及基于记忆与理解的解题。

实践导向的教学是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即学生在任何一门课上的学习是从关注实践中的问题出发的,整个课程学习的目标是通过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解决以及团队合作等能力。整个学校流程中的典型学习活动包括关注真实世界、提出问题、广泛的资料搜集、与他人合作、开发和评估问题解决方案等。这个流程和传统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流程有很大不同。

实践导向的教学,需要反思甚至重新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过去很长时间内,我们的教学都是先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基本逻辑是开始希望教给学生一个知识体系,然后让他们利用这个体系去解决问题。这种希望很难实现,因为学生在一开始学习理论的时候往往很迷茫,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理论,当面对实践问题的时候又发现学的理论不能很好地对应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实践导向的教学,首先要拒绝想当然的先理论后实践的做法,应当提倡先让学生感受真实的世界,提出问题,然后再学习需要的理论去解决问题。 如何设计实践导向的学习流程也是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

5、兴趣导向的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指老师在支持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关心到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兴趣点,并且能够切实地支持学生追随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而不是所有的学生学习同样的东西。例如在实践导向的教学中,老师如果允许每位学生走到真实的社会中去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就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

也有一些国内外学校在尝试考核的个性化,即同样一门课老师提供几种不同的考核方式,例如闭卷考试、大作业、课堂展示,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 那么一门课程中如何在不同的环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空间并且提供个性化的支持,也是值得探索的创新方向。

6、学习环境和场景的革新

学习场景和环境是学习发生的场所,很多时候什么样的场景会决定学生有什么样的学习行为。最常见的学习环境就是教室,教室也有不同的类型,例如排排坐的演讲厅,适合分组讨论的研讨厅,以及装备了各种先进技术的智慧教室等。

此外还有虚拟学习环境,例如在线学习平台,最新的技术还有虚拟现实,人造现实等在学习场景中的应用。

当前教学的创新,一个重要的方向是把真实的世界引入课堂,这也是学习环境的革新。把学生的学习置于真实的世界中,而不是与世界隔离,对于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价值。

先进的技术如VR和AR等可以显著地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虚拟现实已经可以帮助学习者构造那些不易轻易到现场感受的学习环境。例如医学、生命科学、建筑和城市规划等领域,已经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环境体验。因此,利用新技术改进学习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创新方向。

7、课内课外的融合

课内课外的整合不是新问题。一直有学校在探索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整合问题。但过去的探索,并没有重视把两个课堂整合在一起给学生系统的学习体验。而是在两个平行维度下各自探索独立的活动。

面向未来的能力和素养导向的教学,需要考虑学生从进入学校到离开学校的时间里所有活动的重构和整合。这些活动包括所有的课内和课外的活动,由此,课内和课外的融合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一门课程如何超越传统的课堂上的讲授和研讨,和学生的其它社会活动例如社团、实践等无缝整合为一个全新的学生学习流程,有效地支撑能力和素养目标的达成,是当下很重要的一个教学创新领域。

8、课程体系的重构

学习流程重构中重要的一环即是课程体系重构。过去一个专业几十门课程是依据学科化的知识体系组合在一起的,一门课程几十个知识点组成一个小的知识体系,几十门课的小知识体系放在一起就成为一个专业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直到今天还是一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也是一门课程老师最放不开手的东西。

但是,这样的体系是在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目标的教育体系中建立起来的。当我们转向能力和素养导向的教育时,就需要重新建构一个能够有效支撑能力提升的学习流程,这个流程需要打破学生从单纯地学习学科知识,转向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能力训练活动和环节组成的新的学习流程。

要支撑这样的流程,专业中的课程设计逻辑需要调整。一门课程并不是支撑某个知识体系,而是支撑某些能力训练活动,课程与课程之间也不是靠知识体系相连,而是靠能力训练活动链接在一起。因此,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和素养导向的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是自然而然的。

课程体系重构中有一个特别的变化,就是不同学科的课程的整合。跨学科课程需要打破学科化的知识体系的逻辑。

如何才能把不同学科的课程整合到一个体系当中?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让不管什么学科的知识都服务于学生在特定的能力和素养训练活动中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在能力训练过程中需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就学习什么,不受特定的学科的限制。这种课程体系的颠覆性重构,是重要的教学创新方向。

9、学习共同体建设

学习本身也是一个社会化过程。学习不仅是学习者个人的行为,更是一种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因此,学习者和谁一起学习非常重要。

很长时间以来学校内的学习是一种远离社会的活动,学校以不受社会影响而自豪。在学校里,学生参与的很多社会化活动诸如社团活动,也没有纳入重要的学分体系中,在课堂里很多时候也是学生向老师单向学习。

学习共同体即是要打破这些壁垒,疏通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及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沟通障碍,支持学生通过社会互动来学习。同伴学习、师生互动以及产教融合都有这方面的意涵。 但如何才能打造真正让学生受益的包含多元参与者的学习共同体,尚需要大量的创新。

10、线上线下的融合

线上线下的融合并不是新话题。但真正创新的融合,不是自己的课程中如何打造线上和线下的内容,而是针对高阶目标设计融合线下线下活动的学习流程,如利用线下的课堂,引导学生去关注和学习海量的线上资源,从而让课程能够引导学生构建搜索资源整合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创新线下课堂,给学生提供超越线上知识学习的独特价值。

三、21世纪的教师:10种创新教学法

1、从项目转换为基于项目的学习

大多数教师都做项目,但大多数都不用与基于项目的学习相关的一系列高品质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开发焦点问题、精心设计性能评估、允许选用多种解决方案、争取社会资源和确定有意义的项目主题等等。基于项目的学习提供给我们与问责制相结合的、目前最好的学习方法,并应该成为每一个老师的必修课。

2、教概念,而不是教事实

基于概念的教学,克服了基于事实的、死记硬背为主的标准化课程的缺点。如果你的课程没有按照概念化的方式来组织课堂,那么,用你自己的知识和资源来教概念和深刻的思想吧,而不是测试。

3、从重要信息中识别概念

让学生准备测试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但他们需要信息,有更重要的原因:要创新,他们就需要知道一些东西。工艺先于艺术。寻找开放式查询和直接指导的正确混合。

4、使技能与知识一样重要

创新与21世纪所需技能,是密切相关的。选择一些21世纪所需的技能,如协作、批判性思维,全年专注,并将其融入课程。使用详细的量表去评估和分级技能。

5、组建团队,而不是小组

现在,创新发生在团队和网络中,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合作学习,并成为优秀的合作思考者。小组合作很常见,但团队合作很少见。一些小技巧如下:使用特定方法组建团队;评估团队和职业道德;期望学生批判性反思正在进行的工作与工作最终产出。

6、使用思维工具

数以百计有趣、发人深省的工具,通过思考问题、分享感悟,寻找解决方案,并鼓励不同解决方案的存在。可以使用Big Think工具或哈佛大学Project Zero开发的可视化思考路径工具。

7、使用创造性的工具

我们可以使用一系列最先进的工具,来激发创造力和创新,例如Gamestorming或Beyond Words,该工具包括好玩的游戏、可视化的训练,可以很容易地在课堂上使用。

8、奖励新发现

创新受到我们考核制度的强烈阻碍,该制度是奖励对已知信息的掌握情况。通过使用含空白栏的量表建立奖励制度,认可、奖励创新和创造力。

9、使反思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这一趋势发展迅速,反思对定位学习、激发深层思考和理解非常必要。没有反思,就没有创新。

10、修炼成为创新的自己

这是最厉害的,因为创新需要坦然接受失败,关注模糊的结果而不是标准化的措施,并勇敢抵御以严格问责制为重点的传统系统。它会使教学精彩、有趣,吸引学生参与,最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为自己和他人设计美好生活所需要的激情和资源。

源:职教师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