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安林,我校80级2班校友,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心口呀,莫要这样厉害的跳,
阔别40年的母校啊,
我又回来啦!
带着多少年来的魂牵梦绕,
带着下一辈对工作的祈祷,
我又踏上了母校南师的归程!
当年要颠簸六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四十年后的今天,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的高速自驾车;当年,到南师读书不知要问多少次路,问东问西最后才问了这里;今天开上导航,在完全不认识的陌生的道路上行驶,又感觉似曾相识。终于回到了我魂牵梦绕的母校一一南充县师范学校。
我是南充县师范学校八三届毕业生,八零年进入学校,母校的记忆已经四十多年了。
我们的母校大约是在一九五六年开始的师范教育。据说,当初是开设了一个幼师班,接着便办起了师范学校。
当年我进入这所学校的时候,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心情是那样的激动。虽然那时候,学校基本上都是一些两三层楼的低矮的房子,除了这边的篮球场和那边的800米的跑道,就剩下一幢教学大楼,宿舍办公大楼和教师宿舍。另外,就只有一些零星散乱的低矮的房子。
当时我的班主任是李长江老师,他是一个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年轻老师。平常总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以身作则。后来是分管学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现在已经退休了。
母校留给我的最深的记忆,是在我这么多年的梦中经常出现的那些寝室、食堂、教室、操场,还有我们当时经常出去晨练的那条大道。那时的校长是陈胤大老师。那时的同学,主要是同寝室的那些室友,会经常在梦里出现。现在想起来,八几年的时候,住宿条件和生活都比较艰辛。每个寝室住了十二个同学,床是那种木头做的上下铺。寝室的面积十来个平方。我们每个人除了一个箱子装一些穿的衣服以外,就只有洗漱的一些用品,还有书。
记得当时,每天早晨六点开始起床洗漱,然后,我们的班主任李长江老师,亲自带着我们一起去长跑,他的耐力很好,我们都赶不上他。由于他的身先士卒,因此学校举行的五千米越野赛,我们班取得了前三名的优异成绩。
当时我们的生活和现在完全不一样。我们上午上课以后,基本上肚子都是在唱“卧龙岗”。同学们像赛跑似的跑进食堂,看见食堂里每一张桌子上边,是用洗脸盆蒸的一盆饭,有一两个菜,肉是很少吃到的。那时的酱爆肉是用肥肉来炒的,比瘦肉吃着还过瘾。有时候也会有蒸的鸡蛋。大家用筷子把饭分成八个部分,每个同学就会分到一股扇形的饭。现在想起来很搞笑的,总是想去选到多的那一份归自己。因为那时的粮食是国家供应的,根本不够吃,自己也没有钱去加餐。就像朱元璋小时候的理想,就是天天吃大饼。我那时的理想就是,吃十个大馒头!也不怕大家笑话。其实,那时的很多人,都和我也差不多。
当年,我在班上当了劳动委员。学校也经常有劳动任务,栽树、平操场、填马路。还经常打扫学校卫生,每天都要把教室、寝室打扫干净,还要把窗户擦得干干净净。
那时,我们觉得最牛的老师应该是赵玉柱老师。他上物理课的时候,竟然有一个小型的随身携带的麦克风。那可是我们最羡慕的现代化的设备了。所以我们也觉得,和初中的那些学校比起来,档次高了很多。
我就是在这里开始学会了弹风琴、吹笛子、拉二胡,还有学习画画、写美术字等等。
当时,还有很多老师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的语文老师徐天喜,很善于写作,在当时发表了很多文章,我们很羡慕他。我们的音乐老师是一个女老师,叫袁玲,她教会了我们识谱唱歌弹琴。
我们后来还换了一个班主任,叫做赵元德。他是一个很讲究原则的正直不阿的老师。
现在还记得的老师有很多很多,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谢他们给我那么多的知识。
后来举行几次同学会,我再次见到我的恩师的时候,他们有的已经退休了,有的已经白发苍苍,谈到了母校的近况,展望母校的未来,勾起对母校的多少回忆,也带给我对母校的憧憬。以至想着要自己的孩子也到我的母校来工作,以圆我对母校的多年来的梦。
现在,这个梦已经变成了现实,我也曾多次回到母校,亲眼目睹了母校日新月异的发展,心中甚是欣慰!
现在我的母校已经90华诞了,学校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当年的那些路,那些狭窄的街道,那些低矮的房子,现在连影子都没有了,取代它们的是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
原来的学校,也已经矗立着一座座高楼大厦。现在的学校规模空前。原来都没有的塑胶跑道、足球场,现在都横卧在校园当中,学校的面积比原来大多了。
变化最大的就是原来的教室,现在已经给修成了学生和老师的食堂。而在操场的那边又修建了几幢高大的教学楼。
原来,我们学校每一届只招了三个班,现在学校的办学规模也很大,学生也远远超过了原来的办学规模。
走进现在的校园,基本上已经认不出是我们原来的母校了。南师正焕发勃勃生机,向着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