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把疫情防控校门关。坚持校园相对封闭式管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校园,对所有进入学校人员均要严格落实“测体温、亮码、扫码、身份核验”等措施,进入校园时应按要求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二、加强健康监测。密切关注师生健康状况,建立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监测制度,做好师生员工行动轨迹、健康状况排查,做好晨(午、晚)检、因病缺勤登记、报告、追踪等“日报告”和“零报告”工作。 三、教育引导师生加强个人防护。开展好健康教育,进一步增强师生和后勤从业人员疫情防控意识,务必做到进校离校的家校途中佩戴口罩、保持距离、不滞留、不扎堆、不聚集,配合做好测温、亮码、扫码、登记等疫情防控措施的要求。 四、坚持家校协同防控。加强师生员工及共同居住者排查管理,特别是有家庭成员从境外、中高风险地区返回的要第一时间报告,各地各校务必要做到关口前移,压实各级排查管理责任。要组织引导家长有序接送学生,并落实佩戴口罩的要求。 五、严控校园聚集活动。落实错峰、分流上学放学方案,落实好家校往返途中防控举措。校内大型活动一律缓办或线上举办,校内教育教学和就餐等实行错时错峰,避免人员大量聚集。 六、引导师生尽量减少出行。倡导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师生非必要不离开本地,驻市高校师生非必要不出校门。 七、做好加强针接种和核酸采样检测工作。学校师生员工除禁忌症外应做到新冠病毒疫苗应接尽接,凡符合条件的教职员工要及时完成加强免疫接种。建立校园疫情防控监测预警机制,按照《四川省新冠肺炎监测技术方案(第三版修订版)》要求,积极协调卫健、疾控部门做好每月流动对中学(含中职)、小学、托幼机构及大专院校的核酸采样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八、坚持多病共防和人、物、环境同防。积极主动联合当地卫健、疾控部门协同做好相关春季常见多发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强化教室、卫生间、食堂、宿舍等重点场所环境消杀、通风换气和卫生清洁等工作。规范设立定点快递收发处置场所,专人负责做好快递包裹的接收登记、消杀、核酸检测等相关工作。 九、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各县(市、区)及各级各类学校要定期更新预案,备好备足应急临时隔离观察点、集中隔离场所、防疫物质和人员技术力量等,落实好应急演练和应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