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本质特征与教学价值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

所谓"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称"颠倒课堂"或"颠倒教室",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上讲授知识、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或是从网上下载的教学微视频以及拓展学习材料,而课堂时间则用来解答学生问题、订正学生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而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则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是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

二、翻转课堂的产生

翻转课堂最早出现在2000年。2000年,有一篇论文介绍了在美国迈阿密大学讲授“经济学入门”一课时,采用了“翻转教学”的模式,以及取得的成绩。但是他们并没有提出“翻转课堂式”或“翻转教学”的名词。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伍德兰帕克高中(WoodlandPark High School) 的化学老师 -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 )开始使用视频软件录制PPT并附上讲解声音。他们录制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为缺席的学生补课。不久他们进行了更具开创性的尝试——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在课堂上,老师主要进行问题辅导,或者对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并推动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使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的方法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

提起翻转课堂,不可不提萨尔曼·可汗和他创立的可汗学院。如果从2007年算起,到现在12-3年和时间。

在国内,有的人认为1998年山东聊城杜郎口中学的杜郎口教学模式应该是国内翻转课堂的先驱。(1998年开始启动改革探索-到2003年初步提出:三三六模式: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还提出了“10+35模式”“0+45”模式)

其实,我个人认为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广泛存在,已无法考证起始时间的“预习”就是翻转课堂的最初萌芽。如课前预习作业:1.熟读第XX课文;2.找出生字词并查字典辞典;3.给课文分段并明确理由;课堂上:1.范读、齐读课文;2.交流你查到的生字生词并解释;3.说说你的分段方式并说明理由;4.总结段意;分组讨论……,这是什么?没用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

三、翻转课堂的本质特征

有许多著述或论文把翻转课堂的特征总结为:先学后教、逐级进阶、微课呈现(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也有人总结为: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复习检测方便快捷(百度百科)等等。

我们认为慕课或微课的学习特征不完全是或不是翻转课堂本质的特征。尽管慕课与微课催生了信息时代翻转课堂的飞速发展,但它们的特征决不是以此为技术支撑的翻转课堂的本质特征。这如同造纸术的发明,催生和促进了人类知识经验的全新的保存与传播方式,让人们告别了罄竹难书、。但纸的特点绝不等同于利于纸去创作、学习、传播知识的特征。

我个人认为翻转课堂的本质性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教师教的有效前置:我们都说翻转课堂是先学后教,从课堂的角度看没什么问题。但稍加考虑就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与传统的预习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即传统的预习老师只是布置一下预习的内容,甚至连内容也是笼统的,不一定有比较细致的预习要求。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前,学生的学习凭借物不是传统的教科书了,而是老师精心制作的教学视频--即慕课或微课。也可以这样理解:老师借助于信息技术把原本要在课堂上进行的基础的知识性的传授前置到了课前。

其次,学生学的完全自主: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替代了学,也就是说真正学会的主体是学生。这种自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性,即学生是学不学、学会与否的主人,没有学生自己的学习,再好的教都是无效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体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只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臆想的平均接受水平去教,然而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老师只能面向整体。二是与前边所说的紧密关的是学习自主性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学习的个性化。即每个学生都要以自己的实际、方式去进行理解和接受知识经验。可传统的课堂是统一的讲授内容与统一的教与学的方式与进程。根本无法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而借助信息化的教的前置,尽管也是一样的讲授视频,但却完全进行了分身,每个学生什么时候进行收看学习,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学习,是完全自主与个性化的。完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再次,自学中的及时交流:传统的预习,学生在家的学习基本是单独的,即便有些老师组织了放学后的学习小组,但其合作学习、共同的交流也是非常有限的。而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却可以随时就自己学习的问题、成果进行广泛而及时的交流,以便确认自己的学习效果,促进自身的学习的方向、进程等。使得课前课后的学习不再是孤独的自我苦读,而完全变成了网上的共同分享、交流、研讨。

最后,课堂上的深度学习:课堂上的学习一改传统课堂上的基本的浅层次的知识传授,即通过老师对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接受。而是让学生在初步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广泛的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进行更深层次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甚至进行创造性的知识应用方面的探索与尝试,使学习的层次更加深入,学习的程度更加深化了。或者说进行的是深度的学习。

四、翻转课堂的教学价值

翻转课堂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教学模式的全面开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主要要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来获得。而借助于网络特别是移动终端的翻转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师生、生生的交流探讨都完全突破了教室、学校的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时时、处处、人人都进行自主学习、交流和互动。实现从课堂教学到课外学习的延伸,使得教学呈现课内外翻转、线上线下混合。课堂由教师唯一主宰的讲堂变成了学生深入“研究探讨”的论坛,成为了深度学习交流的广场。

第二、学习自主性全面发挥:传统教学也一直在追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深知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但由于传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限制,老师只能面向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统一的教授和讲解,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全面进行学习内容、进程、方式上的自主控制和选择。尽管在课下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性作业,去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学生学习几乎是完全隔绝独立进行的,而且不可能有微课、幕课等做为最有效的学习支持。借助网络技术的翻转课堂确完全实现了,让学生通过收看微课、幕课的方式,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自学,并在通过各种网上测验,自我进行的学习情况评价。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和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第三、学习交互性全面拓展: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只能有一个人在“说”而其它人都只能也必须成为听众;尽管课堂上在分头或分组去研讨或操作,老师可以去巡视观察,但也无法全面详尽地掌握各组和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不同级别不同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体会感悟更无法同步进行交流与共享。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学习交互活动打破时空限制、学习过程中的人际交流与合作轻而易举地得以实现。实现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的远距的适时离沟通和信息互动。

可以说:不但可以共同分享思维之花盛开后的灿烂成果,还可能相互欣赏到各自思维花朵绚烂开放的美丽过程!

第四、教学评价全面智能: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纸质考试的方式实现,翻转课堂借助于网络,学生可以个性化的进行各种测试,而且教学平台可以智能化地全程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过程性大数据分析,使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和智能化。

来源:职教师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