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普融通: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分类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升。2022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6%,比2012年提高6.6个百分点。现阶段高中阶段教育正由数量普及进入质量普及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指明了高中教育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在特色化、内涵式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探索,中等职业学校也逐步开始关注办学质量提升。但是,整体来看,仍然亟待统筹考虑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发展,整体谋划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01职普协调发展的内涵

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在法律层面明确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思路: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系协调发展。职普协调发展从根本上是为了充分尊重和满足每一个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选择权,为其提供多样化、更加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所谓“职普协调发展”,不是简单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而是要在整个社会发展大系统中,动态调整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具体而言,从质量、规模、机制三个方面实现职普协调发展。

(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的特定实体及其特性满足职业教育相关利益主体的特定要求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利益主体根据一定的方法和工具,通过比较达到对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观把握。一直以来,职业教育存在办学不达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远不及普通教育,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阻碍职普协调发展的问题。通过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建设一批高水平课程、开发一批优质教材,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推动职业教育走内涵发展道路,确保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均具有较高水平。这是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离开质量谈职普协调发展是无源之水。只有二者在办学质量上实现大体相当,才有可能进一步实现多样化发展。

(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结构科学合理

规模结构主要指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两类教育在学校、师资和学生等方面形成较为合理的数量关系,尤其是学校数量和在校生数量。这里的职普规模并不是指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数量和在校生数量比例绝对相当,而是二者培养的人才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体发展需求。因此,不可采取一刀切的规定,各地要根据不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个体需求,科学划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职普比例可以是46,也可以是37,在不同区域职普规模也是多样化的,但应保持基本的底线。应用型和学术型两类人才决定了必须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教育存在,这样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如果一个地区普通髙中教育规模占比偏大,不仅会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空间造成“挤压”,还会造成普通高中教育自身实现多样化办学所需投入的政策、财政、人力、时间等诸多方面成本的叠加。这在客观上将制约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不利于两类人才的培养,也将进一步限制个体的个性化发展。因此,科学划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结构,是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的规模基础。

(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发展机制基本健全

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类教育高质量发展、规模结构适宜的基础上,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发展,这是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最高级阶段,具体可以归结出两个特征:一是整体性。立足服务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观念,将系统内部诸要素联系起来统筹考量,建立与普通教育体系相对应的、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各构成要素实现良性互动,达到系统整体效能大于各部分效能之和的目的,满足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二是平衡性。立足教育体系内部,一方面基于职业资格框架、学分银行、职教高考制度等多样化的协调发展机制,确保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能够在职业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实现转化;另一方面在普通学校开设技术课程,在职业学校设立职业体验中心,确保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教学内容的互通,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类教育办学理念的融通、人才的互转、课程的互认,满足个体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02职普协调发展视角下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的指向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确保高中阶段学校教育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满足个体多样化需求,成为当下教育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由单纯就业导向转向兼顾升学和就业是大势所趋。“2020年中职升学人数达145.33万人,升学率49.24%,升学人数比2019年上升5.07个百分点。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中职学生的升学比例更高,达70%以上。”同时,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不可或缺,这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要服务高层次技术技能培养。另一方面,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形成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仅仅依靠中等职业教育或普通高中教育,难以全面推动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要在职普融通的基础上,走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的道路。

(一)坚持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

要着力解决普通高中普及过程中城乡差异、区域差异问题,提升普通高中办学质量,最终实现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一直以来,普通高中以单一育人模式配备教育资源,以升学率高低配置生源,导致普通高中“千校一面”,影响了很多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也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要着力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一方面,要推动普通高中建立健全高质量、多样化课程体系。一部分办学质量较高的普通高中要探索建立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横向层面,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课程门类;纵向层面,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可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开设职业教育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另一方面,要确保普通高中学校找准办学定位,明确特色发展的学科领域。一部分条件较为成熟的普通高中学校要基于自身办学实际和人才培养需求,从数理、科技、人文、社科、艺体、综合等多个领域中选择某一个领域,以学科(课程)建设为抓手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构建特色学科课程体系和以生涯规划教育制度、选课制度、走班教学制度、学分制度和评价制度为核心的实施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育人方式,建设一批特色高中,如科技高中、艺术高中等,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分类发展

要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分类发展,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显著提升,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分类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以服务高技能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中等专业学校。要进一步畅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升学通道,尤其是拓宽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升入职业技术大学的通道,满足个体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新时期中等专业学校要立足于为高职院校、职业技术大学和应用型大学输送生源,服务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第二类是以职普融通为导向的职业高中。以融通性和综合化为主要特征,确立职业高中的升学定位,课程设置打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界限,建立综合性课程体系,且三年中始终渗透职业技术课程。学生第一年可根据需求选择职业课程或者普通课程,第二年可根据自身需求确定接受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毕业后可选择直接就业,也可升入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术大学、应用型大学或学术型大学,形成职普融通新动能。第三类是以服务就业创业为导向的技工学校。技工学校从产生之初就定位于培养个体技术技能,促进个体就业创业。新时期,要进一步强化技工学校的就业创业功能,扩大生源来源,面向人人进行招生。同时,技工学校要将职业教育与资格证书相结合,让个体在接受职业教育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个体职业技能,满足个体就业、创业、转岗等多样化的需求。

(三)探索建立一批新型综合高中

综合高中在我国并非新生事物,在20世纪2030年代、8090年代都曾有过尝试,但最终均已失败告终。我国探索建设综合高中,目的就是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满足个体升学、就业等多样化的需求。但是,随着我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等职业学校不断萎缩,某些职业高中甚至通过举办“普高班”等形式,来完成规模达标的任务。我国以普通高中为基础探索综合高中发展以失败告终,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单一的高考升学制度,导致普通高中的升学导向;二是缺乏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导致普通高中举办综合高中难以持续发展。事实证明,由普通高中举办综合高中是不可行的,可以转换办学思路,由中等职业学校举办综合高中。中等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决定了由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举办综合高中更有优势。可尝试推动一部分职业高中向综合高中转型,以普职融通为价值导向,设置综合高中办学标准,建立具有综合性结构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和多样化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可灵活转换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机会。同时,建立与普通高考制度相对应的职教高考制度,学生在综合高中毕业后可以自主选择参加普通高考或职教高考,从而进入普通高等院校或高等职业院校。

03现阶段我国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尽管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进入高质量普及发展的新阶段,但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境,与人民满意的高中阶段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普通高中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办学同质化

长期以来,普通高中受到社会各领域和学生家长的高度关注,各地对普通高中的投入也明显高于中等职业学校。相比较而言,普通高中教育总体质量较高,普通高中的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但是,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普通高中升学制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普通高中内部形成了鲜明的层次结构:不同区域普通高中发展差异大,尤其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区域内普通高中发展也不均衡,依生源录取分数的高低和教育资源配置的强弱而形成了明显的梯次结构,少数重点高中处于梯次结构最上端,一般高中处在梯次结构中端,薄弱高中处于梯次结构底端,而且“重点—一般—薄弱”的梯次分布与升学率基本对应,学生家长根据升学率对普通高中形成“好—中—差”的分类。社会上长期以升学率来判断一所普通高中是“好学校”还是“差学校”,忽视其育人功能,而多数普通高中也定位于升学教育,陷入追求升学率的泥潭,由此导致整个普通高中教育办学类型趋同,培养目标单一化,这显然违背了个体的差异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为改变普通高中同质化、分层发展的现状,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力图从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入手改变高中阶段教育同质化发展的困境。通过梳理发现,我国高中多样化源起于高中课程多样化的研究。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有计划地将一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或者增设职业班”。这是我国首次体现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政策文件。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普通高中不仅要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办学模式也要多样化”。高中多样化首次在政策层面引起广泛关注。2001年,我国启动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了高中课程多样化。自此,普通高中多样化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家层面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的改革目标。可以发现,多样化办学已成为我国普通髙中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主题。我国一些区域先行先试,不断创新制度举措,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但与区域整体上形成多样化分类办学格局尚有差距。各地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制度设计和相关研究上,尚未树立从职普协调发展视角思考制度路径的自觉意识,缺乏统筹思维,阻断了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横向衔接,其最终实施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二)中等职业教育以技能训练为目标,定位相对单一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较低,办学定位更偏向于促进个体就业。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不及普通高中,现阶段还存在一半左右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不达标,制约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另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定位单一,以传授单一的技术技能作为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产生之初,主要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然而,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岗位技术含量不断提升,社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同时,随着个体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和高等教育的普及,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接受高中层次学历教育,对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定位单一,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专业设置过细,教育部发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显示,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共设置358个专业,过细的专业划分不利于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培养目标单一,主要是培养具有单一技能的人才,并且存在“重技能轻知识”的导向;教学内容割裂,缺乏基础教育,不利于学生毕业后升学,制约学生通用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为关键的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只有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普通高考制度,缺乏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教高考制度,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向上流动通道受阻。尽管国家已经明确提出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但目前仅有32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且大多数为民办院校转设,整体办学质量不及普通高等学校,远远不能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学的需求。

为推动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普及,无论是在政策层面还是研究层面均开始关注中等职业学校多样化发展。与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具有多样化发展的天然优势。一是办学主体多元,有大量的行业企业参与,有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多种类型;二是专业设置多样,中等职业教育共设置358个专业,专业多样,涵盖国民经济各领域。然而,由于不同中等职业学校缺乏分类发展,均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就业,限制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也亟待提升。近年来,国家层面已经开始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和升学渠道畅通。202211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中职学校办学目标,包括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改善职业学校教学条件、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然而,要充分利用中等职业教育的类型优势,以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撬动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多样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融通发展缺乏机制支撑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但从实际来看,二者质量发展不均衡,且在不同的轨道,相对独立,缺乏融通,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二者规模差异较大。2022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46万所,招生904.95万人,在校生2605.03万人,专任教师202.83万人;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7201所,招生484.70万人,在校生1339.21万人,专任教师71.83万人。可见,普通高中在校生数量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量的两倍,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数量也远不及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数量。二是外部缺乏互通机制。由于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分属于不同的轨道,普通高中学生可以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很难进入普通高中学习。三是内部缺乏融通机制。受普通高考制度的影响,普通高中更加注重与普通高考相关的科目;而中等职业学校不注重基础知识传授,学生知识基础不牢,向上流动的机会少、通道狭窄。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联合开展活动少,活动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普遍未建立起长效融通机制。这不仅严重影响个体的多样化成长成才,也导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历史证明,仅靠普通高中多样化,不仅难以撬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也难以达到培养多样化人才的目标。因此,亟须从高中阶段教育整体发展、职普协调发展等多重视角进行审视和把控。从系统论的视角看,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不能依靠普通高中单打独斗,要遵循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全面普及的整体发展目标,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关联、相融通、相统筹。联系具体实际,应该以中等职业学校多样化为突破口,来更有效地撬动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

04职普协调发展视角下我国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的路径

个体的多样化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决定了高中阶段学校要走多样化发展道路。具体而言,要基于职普协调发展理念,完善分类招生考试制度,畅通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的升学通道;推动高中阶段学校课程一体化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加强外部支持系统建设,优化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生态。

(一)完善分类招生考试制度,畅通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通道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职教高考制度,以招生考试制度多样化引导不同类型学校确立多样化发展定位,畅通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通道。

第一,要加快完善两类考试制度。一方面,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受制于面向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单一普通高考制度,缺乏面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教高考制度,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缺乏向上流动的通道,导致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因此,要加快完善职教高考制度,确保职教高考制度与普通高考制度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进一步优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的招生办法,服务于职业教育人才选拔、接续培养和技能型社会形成,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职专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在培养内容、培养目标上衔接起来,全面构建从中职、高职专科、职教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普通高考制度改革。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基于信息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全面、动态评价,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第二,改革高校招生制度。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要赋予普通高等学校自主招生权。具体而言,完善普通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特才特招等选拔机制,确保拔尖创新人才、学术型人才、特色人才的分类招生和培养;职教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招生要尽可能地向中等职业学校倾斜,牵引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时,可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面向高职专科毕业生,可采取“工作经历+专业考试”相结合的录取方式,打通中职毕业生、高职专科毕业生向上流动的通道,服务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培养。

(二)推动高中阶段学校课程一体化,促进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

新时期,高中阶段学校课程改革应从“职普融通”和“中高衔接”上下功夫,一体化设计课程。一方面,推动“职普融通”的课程改革。当前,世界各国的高中课程改革都聚焦于推动课程多样化、综合化,给予学生多样化的选择。例如,美国高中阶段教育主要由综合高中实施,综合高中开设大量的选修课程,占比从10%50%不等。同时,建立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类教育互通机制,可通过学分互认、跨校选修课程等方式。普通高中课程中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在劳动课、综合实践课程中开展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不同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中增加知识课程的占比,增加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英语等课程所占比例,夯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升入高等学校做准备。另一方面,推动“中高衔接”的课程建设。不论是普通高中学生还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向往大学所学的专业或毕业想从事的社会职业来选择所修的相关课程,并认定相应的学分。

(三)加强外部支持系统建设,优化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生态

一是科学确定经费投入,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提升。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是保障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因此,要整体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并且根据地区经济增长、居民收入需求等多重因素,在不同区域科学确定中职和普通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同时,要鼓励行业企业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202210月,教育部等5部门发布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各省(区、市)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的学校比例,到2025年底达到90%以上。在实现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中职学校办学质量,这是实现职普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完善制度设计,促进职普协调发展。国家层面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安排和路径设计,如通过学分互认、学籍互换等方式,给学生提供选择在不同轨道进行学习的机会和路径。同时,出台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的政策,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分类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推动一批职业高中向综合高中转型发展,并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确保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这是职普协调发展的基础路径。三是加强宣传引导,优化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环境。高中阶段职普融通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来解决,但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不等值问题,却不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的关注和引导。尤其是要加强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广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的舆论环境,让社会大众充分认识到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一样可以读本科、接受研究生教育,技术技能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具有同等重要的社会地位。

来源:全民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