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 | 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白驹过隙,一转眼一年多过去了,往事的每个片段不时冲击着我的思绪,留给我许多感动的余味:学生的改变、进步、成长就是为人师的幸福与成功。

还记得高一年级分班后,班上有个叫小琦的女生。老师和同学们常向我提及她的种种”劣迹”,经常不交作业,即使交了,也是马虎应付,书写潦草。纪律性更差,上课不是睡觉就是说话捣乱,影响别人学习。

回到宿舍不也打扫卫生,在宿舍被子还总是叠不好,每次晚自习后练习叠被子的总是她,无论怎么练习,还是叠不好,寝室老是因她而扣分,本寝室的人,都向我抱怨她的不思进取,懒,还满头的虱子。

我知道后就给她买了一个篦子并找她谈话,一开始,她表现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后来,她有点不耐烦了,便附和我说:老师,我努力了,还是叠不好,不能老是怪我呀,是教官与我过不去。最后她不情不愿的说,一定努力叠好。那一次的谈话就这样以她违心地承诺而草草结束。

事后我开始反思:在整个谈话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她对我谈话的反感,心理的对立,使我根本无法真正走进她的心里,说服教育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我必须改变我的教育方式,为了对症下药,我作了一翻努力的”调研”,发现她问题的症结:其实她自尊心很强,十分渴望得到老师关爱。

因为她生活在离异的家庭,虽然是跟着爸爸生活,但爸爸又结婚后就把她放在了爷爷身边生活,奶奶很早就离开了人世,妈妈也结婚了,对她过问的也很少。

她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没有人要的孩子,破罐子破摔,想用这种方式来引起父母的注意。结果是父母觉得她越大越不听话,越不想关心她,与她更加不联系。

加上她的后妈觉得她老是花钱,向爸爸要钱了,就把她爸爸手机中她的微信拉黑了。她没有钱吃饭时,有时就不去吃饭,同学看到后就买一些给她吃,但学生也不能老是买给她呀,她饿了就借钱买。借的多了,也还不上,同学们就来找我。

我了解情况后,试着与她的父母沟通,看看能不能多关爱孩子一些,爸爸觉得她有时去妈妈那里了,听她妈妈的话了,所以更加不想过问了。当我说到孩子在学校借了同学一些钱的时候,她的爸爸说,他不管,她听她妈妈的让妈妈还,还向我列举了孩子如何如何不听话等等。

我的这次沟通以无效告终;我又试着给她的妈妈打电话进行沟通,告诉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现在还欠同学一些钱。同时告诉她女孩子现在是青春期,作为妈妈要多关爱孩子一些。后来妈妈把钱替她还了,也说会以后多关爱孩子一些。

后来在课余时间我找到班长与她们同寝室的人,让她们多帮助她一些,给她一些关爱。同时我还让她担任寝室长,来管理寝室,负责管理寝室的卫生。同时我也会没事的时候找她聊聊。

从那以后,我发现她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上课认真了,作业也开始做了,也不睡觉或说话了。我非常欣喜她的变化,没想一个大胆的尝试,一份她从没享受过的老师的信任,为我成功打开了她的心灵之门。事不宜迟,我必须抓住良好战机,“乘胜追击”赢得最后胜利。

多番思量,我利用语文作文批改时的便利工作条件,继续从心开始她的教育工作,我就在本子里写下评语:你聪明,关心集体,乐于为集体做事,你给老师的印象一直不错。如果你能做事再认真一些,你的表现会更令老师满意!你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对吗?

就这样,我每篇都写上对她鼓励和表场的评语,这种激励作用很神奇。我感受到这个孩子由里到外的良好转变。我真的很开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不但改掉了不好的习惯,还对班集体关心了起来。

小琦的进步是对我用心教育方式的最好褒奖,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我们应当了解孩子的长处和弱点,理解她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接触她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赢得孩子的心,教育才得以有效。

最后,我期望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与我的学生们一同成长,并肩前行。学生因为有我的陪伴而快乐,我因有学生的同行而幸福,在享受这些快乐与幸福的同时,我对老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选自公众号:中职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