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请别只把自己当老师

教师想要拥有学生视角,有个非常简单的方式——直接当学生。
其实,教师当学生的机会非常多:
听会,这是作为学生在听课;
备课,这是作为学生在自主学习;
上课,这是作为学生在实践;
汇报,这是作为学生在答辩;
集体教研,这是作为学生在开展小组讨论。

我们可以主动记录一下,作为学生身份时,我们的感受。这样就更能理解学生,获得更好的学生视角了。

我在听会时,因为腰不舒服,很难连续坐几小时,所以我喜欢坐在会场边上,如果允许的话,我想站一会儿坐一会儿。别看我一会儿坐,一会儿站。其实,我在认真听每位发言人的报告,听到受启发的地方,赶紧打开电脑记下来。

有了这样的自我体验,再想想学生在我课堂上的表现:一边听课一边画画,一边听课一边动来动去,这是在听课啊!我为啥看他们不顺眼?他们之所以肢体上有些动作,恰恰因为他们的大脑在跟着你的声音走啊!反而是那些目光直视老师,纹丝不动的学生,我们要警惕了。

当然,学生动来动去也不一定真的在听讲。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评估题目,来看学生对问题掌握的情况。这总比光看身体动作就认定学生没动脑更科学。

我在备课时,要设计学习任务,制作PPT或学案,准备各种各样的资源、工具、脚手架,觉得挺难、挺累的。

我按照“小区域原则”不断鼓励自己完成任务,即:在目标落实的起始阶段,比如在进行到1/4的时候,停下来回顾已经完成的任务,因为它是“小区域”,剩下的任务是“大区域”,通过持续的努力,“小区域”逐渐扩大为“大区域”,行动影响的结果越来越明显,任务也随之完成。我把鼓励自己的方法或理论也分享给学生,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上课的时候,如果学生不听教师的指令,不按照教师的期待行事,我们是不是觉得很挫败?如果学生喜欢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灵活使用我们提供的工具,达到了我们设计的成功标准,我们是不是觉得很开心?教师喜欢正反馈,学生也一样。如果教师总是说,这不对,那不行,学生难免对学习失去兴趣。如果总是被肯定、被喜欢、被支持,学生也会越做越好。

在学生面批、答疑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正面反馈:“能问出这个问题,真棒!”“作文写得真动人!”“你已经理解这篇文章的深意了,真厉害!”“接下来,只要做……就可以了。”“太好啦,你总是能一下子抓住关键,还能想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这还有什么担心的?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集体教研时,教师期待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流程,有各自的分工和科学的节奏。教师们心中有数,各有分工,很快就高效地完成了讨论。那轮到学生,是不是也要向他们明确讨论目标,帮助他们学会组织讨论的分工和流程,帮助他们学会提前准备和当场互动,帮助他们学会肯定他人的意见和委婉地表达观点?这样他们也就学会了高效的沟通与合作。

总之,教师想要引领学生学习,首先应该成为优秀的学习者,多以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共情、沟通,而不是成为高高在上的教学者,不停地对学生说教。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