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召开的教育部2024年年终总结会提出,着眼未来三年研究谋划2025年工作思路和任务举措。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笔者认为,对于职业教育发展而言,更需承前之计谋今之措。
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
2023年6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 2025 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 50 个左右,试点城市的突破和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在全国建设培育 1 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健全完善,各类资金渠道对职业教育投入稳步提升,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
2023年7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明确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持续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展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开展职业教育优质教材建设、开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建设、开展具有国际影响的职业教育标准、资源和装备建设、建设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等11项重点任务。其中:
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此前2023年4月18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共建设150家左右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此后2024年10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标准。
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到2025年,建成300个左右全国性实践中心,带动各地建设一批省级和市级实践中心,形成国家省市三级实践中心体系,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质量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持续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到2025年,建成一批全国性资源库,带动地方建设1000个左右区域性资源库,基本实现职业教育专业全覆盖。
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到2025年,建成300所左右全国性信息化标杆学校,带动建设1000所左右区域性信息化标杆学校,推动信息技术与职业院校办学深度融合。
建设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到2025年建成200个左右全国示范性虚仿基地,带动各地1000个左右区域示范性虚仿基地建设,推动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实训教学模式创新。
开展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到2025年,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以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切入点,面向行业重点领域,建成1000门左右课程内容符合岗位工作实际并充分纳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课程设计符合因材施教规律并充分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并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手段、教学评价充分关注学生全面成长的全国性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
开展职业教育优质教材建设:到2025年,通过建设和宣传推介,大幅提升优质教材的影响力和选用比例,有效发挥优质专业课程教材的示范辐射作用。 开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建设:到2025年,通过分批部署、持续建设,扩大优质资源共享,力争形成以企业典型生产实践项目为载体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新突破,有效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和适应性。
开展具有国际影响的职业教育标准、资源和装备建设:到2025年,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标准、资源和装备体系,持续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建立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项目培育、发展和推广机制,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建设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到2025年,分三批支持300所左右的中国特色、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
三、《教育部关于支持建设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通知》
2023年7月6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支持建设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在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内部,院校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布局基本匹配、教育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高度契合、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技术协同创新成果有力支撑产品升级和工艺改进,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模式基本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集群国际化水平加速提升,为其他行业共同体建设提供成熟的经验和示范。而在组织实施中,分三个阶段各一年时间完成打基础、建机制,强功能、出成果,促创新、树标杆的目标。
来源:全民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