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组建难到全国标杆!看旌阳区总工会“小三级”创新实践

自全国总工会推进“小三级”工会建设三年行动以来,旌阳区总工会积极探索创新,以“前置服务”模式促“组建变革”,“逆向思维”模式促“强基变革”,“数字赋能”模式促“活力变革”,以“三模式”促“三变革”精准破题,于2025年1月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国工会十大创新案例,让“工会就在身边”从口号化作职工触手可及的日常关怀。

逆向扶持,破解“小三级”工会核心难题

位于德阳市物流集散中心的旌阳区货车司机之家,这里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每天午饭后,司机朋友就会前来阅读、休憩和娱乐。“我开车有6年了,自从有了司机之家,我经常过来休息,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温馨。”货车司机杨开树介绍。

据了解,组建货车司机之家,经费问题成为了最大的难题。为此,区总工会设立“小三级”工会经费保障资金池,逆向扶持,以减轻街道、社区工会经费压力,每年再通过绩效考核,给与货车司机之家运行经费补助,以确保长久性开展工作。

在开展逆向扶持的同时,区总工会还通过开展基层工会主席轮训、选聘工会协管员、配备专职工会社工以及下派蹲点干部等,破解“小三级”工会人力瓶颈问题。

“以前我们街道和社区工会没有固定的工会干部,现在街道工会配备了固定工会干部,社区工会有了协管员常驻,办事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很多。”旌阳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工会主席聂莹说。

变革方式,以“服务感知”倍增“组建感召”

传统的工会服务方式,难以满足职工群众的多样化需求,这一直都是阻碍“小三级”工会建设的困点堵点之一。

为破解这一堵点,区总工会摒弃“先组建后服务”的传统理念,改为先服务再组建,对于区内挂牌成立的企业,第一时间将其职工无差别地纳入工会服务对象范畴,以“服务覆盖”来推动“组织覆盖”。

自城南片区网约送餐员联合工会成立后,网约送餐员陈明明就成为了受益人之一。“工会把我们都纳入了服务对象,无差别开展‘四季送’活动,夏天给我们送凉被、藿香正气液、水,冬天送保暖的东西,还组织我们一起培训,真的让我们很感动,所以我们自然而然的就很想加入这个组织。”陈明明说。

截至目前,城南片区网约送餐员联合工会已成功吸引135名骑手加入,其服务网点也已从最初的3个扩展至如今的8个。

除了无差别服务之外,区总工会还立足旌阳区新经济组织工会联合会的实际需求,整合各方力量,为其提供技能鉴定、安全培训、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等多方面的“定制式服务”,切实提升“小三级”工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数字赋能,新建共享流动阵地

“小三级”工会建起来后,要如何“活”起来?区总工会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不断丰富工会组织的活动载体。

在天府旌城企业服务大厅,企业职工王俊豪正在使用“川工之家”APP浏览活动动态、阵地打卡、获取积分并兑换奖励。“我今天用400积分兑换了一桶泡面、一瓶饮料。过去我觉得工会只是一个‘挂名组织’,现在我感觉到工会的福利比较实在,活动开展也非常丰富,真的能够体会到工会‘娘家人’对我们职工的关爱。”王俊豪说。

同时,区总工会还开发了旌阳“小三级”工会数智管理平台,连通税务体系,实时绘制会员分布图、阵地分布图、活动热力图,让职工“零距离”享受建会入会、困难帮扶、权益维护、普惠活动等服务,破解工会活动吸引力不够的问题。

自构建“三模式”促“三变革”机制以来,区总工会补充215人专兼职工会工作者、配备率提升31%,实现全区镇(街道)、开发区(园区)、村(社区)工会组建全覆盖。会员实名登记人数达到8万余人、较2023年增加了1.3万人;新增职工阵地86个,工会驿站83个,“小三级”工会组织的活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据了解,“小三级”工会作为直接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神经末梢”,区总工会创新“三模式”推动“小三级”工会建设,离不开精心编制的“小三级”工会短板问题、资源手段、创新措施“三张清单”。

“这三张清单犹如一份详细的‘诊断书’,为我们构建‘三模式’提供了依据。”区总工会副主席王东伟表示,区总工会创新“小三级”工会工作方法,就是要让工会服务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每个职工身边,通过数字化赋能和专业化队伍建设,既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追求“好不好”的实效,真正让工会成为职工信赖的“娘家”。


转自:南充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