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少年心中播下自信的种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广大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光荣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坚定“四个自信”、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更好树立他们自立自强的信心。

“少年中国”“青春之我”的呐喊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当今中国之地位是凭借一代代国人真拼实干得来的。放眼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而经过这些年的团结奋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充分彰显了愈发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坚持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这也正是青少年自信自强的底气所在。

塑造自信自强的品格,首先要办好思政课,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当下,青少年处于信息浪潮中,生活和思维方式呈现新特征,接受大量碎片化、浅表化的信息,对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不利。这就需要通过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与此同时,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是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社会这个最好的课堂。一方面,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帮助青少年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锤炼意志品格,深化“五育并举”,让青少年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发展,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涵养自信,还需科学挖掘、合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教育动能。我们要抓早抓小、久久为功,在青少年心中播下自信的种子,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大力开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使之成为坚定“四个自信”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青少年自信自强,还要主动落实在学习实践行动中。我们的事业能够薪火相传,源自一代代有志之士的接续奋斗、不懈奋斗。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做到知行合一,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之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